近日,有媒体报道称:小米已经确定造车,并视为战略级决策,或由雷军亲自带队。消息恰好在港股收盘前曝出,小米股价瞬间大涨又出现回落,最终当日涨幅6.42%,市值增长超过900亿港元。但小米告诉媒体:“等等看看,暂时没有”、“等公告”。
有网友猜测小米此举只是为了出利好拉高股价,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华为也有爆出类似华为要造车的消息,为什么手机巨头门都想进军智能汽车?背后的原因很简单,他们想要占领你没有被手机占领的出行场景,手机厂商造车是必然趋势!
汽车只是另一个智能终端
回想智能手机的兴起之路,人们逐渐抛弃了软件少、屏幕小、速度慢的“小灵通”,选择了屏幕大、速度快、软件多的智能手机。
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日常支出方式90%以上转移到了手机中,你可以在手机上购物、点餐、娱乐,手机已经变成了你跟这个世界链接的工具,换句话说“你已经活在了手机里”。
再看看今天的智能汽车,越来越大的显示屏、自动驾驶技术、丰富的软件服务,人已经可以把方向盘偶尔交给电脑,驾驶员被解放时,汽车就变成了我们跟外界沟通的工具,智能汽车的发展之路与智能手机的发展之路基本一致。
建立生态是最好的商业模式
苹果的生态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,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,实现软件在硬件基础上不断快速迭代,形成了强大的商业壁垒,正是这种商业模式让苹果成为了智能设备规则制定者。
特斯拉采用的是同一路线,通过自研的系统和芯片整合,实现性能上的全面赋能,采用独特的海量数据+算法迭代,在自动驾驶能力上绝对领先,可以说目前智能汽车有两种,一种叫特斯拉,另一种叫其他品牌。
苹果=特斯拉 ,安卓=?
手机市场与苹果对垒的是安卓,安卓采用开放性的硬件+开源软件,直观体现在苹果手机只有一类产品叫iphone,安卓有多种品牌:华为、小米、vivo等;苹果只有一个软件来源AppStore,安卓可以有应用宝、360、豌豆荚等。
智能汽车市场与特斯拉对垒的又是谁?也一定是拥有开放性的硬件+开源软件的厂家,于是华为、小米、百度等分别拥有硬件、软件优势的厂家分分下场造车。
目前看来比亚迪是最有可能跟特斯拉分庭抗礼的,但拥有软件优势和用户优势的手机厂家也不能小觑。
无论最后是谁胜出,都可以预见到未来,我们的出行场景也即将充满大量APP,我们的时间将再次“失守”。